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趣味表演>>正文

为什么说“越想演好,反而越演不好”

来源:表演艺考 时间:2019-03-28 作者:表演高考培训
喜报

演戏这事儿挺微妙的,非常考验表演者的心态。

几乎每一位热爱表演的人内心都渴望着“把戏演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心态,但在表演时,越这么想往往越演不好。

很多表演者戏演的不够好,并不是由于缺乏天赋和技巧,而是他们内心“太想演好”了,结果把戏演过了头,就是通常说的“劲儿使大了”。

不要以为这只是表演分寸的问题,如果仅仅在技巧上磨练调整,虽然能在表面上解决“表演过火”的问题,但让人看了依然会觉得“不算好”。

为什么不好?因为都是“演”出来的,越努力去演,就越不真实。失去了“真实”这个前提,戏怎么会好看呢?

我们看一些演员的表演,情感很饱满,台词说的也没什么问题,表情也很到位,但就是感染不了你,内心不会产生任何感觉,看完就忘了。

这都是因为不真实,这些演员只让我们看到了技术,而没有看到真情。

很可惜,能感染和打动观众的,只有真情。

表演教学

要想在演戏的时候真情流露,也就是“走心”,必须先把内心的杂念清空,如果心里面装满了“我如何把戏演好”的各种念头,不给角色和规定情境腾出点儿地方,这样的"心"怎么可能走的进去呢?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空间都是有限的,如果脑子里塞满了自我的想法和欲望,就不可能再放进角色的任何一点信息,这样的心态之下表演出的角色,当然毫无“真情”了。

相反,如果表演者可以放下自我的一切念头,包括“我渴望演好”,心里面想的都是角色和规定情境的信息,达到一种近乎“忘我”的状态,那么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内心的真实情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

就好像是在自己的身体里注入了一个全新的灵魂,表演者充满勇气的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交给这个灵魂来操控。

不要理解的太过玄妙,表演的这种忘我状态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达到,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精神能够高度集中,都会自然的进入“忘我状态”,这个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流”状态。

我们在做某事的时候一旦达到忘我的投入,“心流”就会产生,此时内心会感到非常兴奋且充实,自己都不希望这种状态被打断,只恨不能一直沉浸其中。

当然,这个状态在艺术创作中比较常见,生活之中往往是短暂的片刻,毕竟生活中人们“自我”的念头太多,心心念念离不开个“我”字,“我这样好不好……”、“我可以吗……”、“我想……”、“凭什么不是我……”。

只有在艺术创作中,才有土壤培育出忘我的状态,因为如果不忘我,就完成不好创作,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不例外。

表演教学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拿出纸笔尝试写一篇小说或是一个剧本,一边写一告诉自己"我要认真写一个精彩的作品”,那么你越在乎自己能不能写好这个作品,你就越是写不出来,甚至半天憋不出个字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音乐人喜欢说“玩音乐”,因为只有用“玩”到忘我的心态,才可能创作出像样的作品,表演也是如此。

可是,演戏这事儿对表演者心态的考验还不止于此,随着表演经验的增多你会慢慢体会到,要想把戏演好,演员必须平衡好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

在表演之前,必须保有澎湃的激情,让自己全部的神经都兴奋起来,这样才能激发自我的创造力,以便想象和设计角色(作品)。

但在表演开始之后,又必须让自己“平静”下来,静到近乎忘记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把之前的创意“真实”的执行出来,形成一个好作品(角色)。

如果两种心态平衡不好,或是发生了错位,那“戏”就不可能会好。

总结

演戏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简单,非常考验表演者的心态。

优秀的演员必须兼具“自我”和“忘我”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并能在表演前后自由切换。

可能艺术家和疯子的区别就在于,心态没崩。

天籁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