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自我修养——论“对剧本”的正确姿势
“对剧本”在成熟的国际影视制作流程中极其正确又合理,应该作为影视剧拍摄前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准备工作,经不起污名化。票房透视镜(微信ID:piaofangtoushijing)就来谈谈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剧本的正确姿势。
“对剧本”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达,一般指正式拍摄前演员、主创间的台词排练和剧本研读,它是介于剧本和正式演出或表演之间的一种方式,没有服装化妆或者灯光的辅助,演员也暂时不需要在意镜头走位和场面调度,只需要分角色朗读剧本对白,最正式的形式就是剧本朗读会,通常就是演员、主创在一起围读剧本,又称剧本围读,全称是Script Development Table Read,英语中称为read-through、table-read,既可以发生在演员之间,也可以是导演、编剧、美术、场记等剧组成员之间。
对剧本有多重要?在对剧本过程中,演员通过熟悉剧本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关系,找到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点,并揣摩人物角色的心理动机、欲望、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物动作,乃至脑补内心戏与潜台词等。演员、主创等可以将整个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方向,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包括影像、节凑、影片气质等做一个清晰的梳理。在全组还没有进入特别紧张的拍摄状态之前,所有人在一起对剧本将是对作品一次特别好的论证和修改探讨的机会。在全组开机状态下再来磨合这些不适和矛盾,无疑也是对剧组开支的一种浪费。
《失孤》导演彭三源就曾说过:一次对剧本可能会将一个原本80分的剧本上升到90分,可以避免所有的创作部门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跑偏。
她介绍,包括刘德华、井柏然在内的《失孤》剧本围读会持续了整整两天,在创作过程前后期所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包括演员、导演、编剧、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服装师等全部都在。两天的围读会后,他们发现原先剧本的140场戏是过长的,在已定的拍摄周期里无法完成,经过开会论证、研究,剪掉了近20场戏。另一个,在研究是否要把其中一个场景挪到春运的火车站时,他们也在围读中否定了这一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拍摄方案。
分开说来,对剧本(剧本围读)对演员、导演、编剧、美术、服装道具师、制片方的前期准备上是有大大帮助的。
演员在这个环节提前揣摩角色,通过台词表达人物情感,就会存在理解偏差而导致台词逻辑重音错误,这时导演给出正确的指导并修正,并解释某场戏的依据是什么,支撑人物的心理状态是什么。避免演员只读自己戏份内的戏,而忽略整体表演的节奏和状态,导演也可以与演员沟通拍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大的调度情况,比如武打戏等,演员就需要多花时间去做功课。
对剧本的正确姿势
彭三源说:当两大主演在一起你来我往对台词,导演能在其中找创作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给导演带来许多灵感,还可以考虑怎么更好调度他们的戏,怎么样让某一场戏变得更有趣,场与场之间如何能变得更紧张。好莱坞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剧本围读能帮助导演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剧本,它的来龙去脉,想表达什么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写,它的意义何在。中途做笔记、反复修改调整等,这对于电影创作来说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剧本上,编剧费尽心力写成的文字即将变为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全剧组一起对剧本将是对剧本情节、故事、逻辑、语言台词魅力等的考验。过程中剧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调整修改,有时候编剧也可以根据演员自身的特点、表演风格或者演员当时的状态来修改、调整台词,甚至添加剧情。
另一个,在围读会上按导演要求调整确定台词,就可以大幅避免演员在现场改台词影响作品的整体水准。对编剧来说,围读会基本就是剧本定稿会,也是编剧查漏补缺集思广益的好时机,提高作品制作质量的重要一环。
这也是美术设计和摄影的预热阶段,美术、摄影部门首先需要把剧本看透,其后跟导演一起座谈,逐渐发现导演的思维模式,他对具体场景的定位是怎样一种关系,在影片中要什么东西,并针对剧本的一些问题进行沟通,考虑如何更好将故事的抽象语言视觉化,也是着手下一步视觉转换时必须审慎面对的任务。同时,导演也会用同样的观点考察美术和摄影的构想、对剧本的认知程度,让双方找到更为默契的对接点。
通过每一个环节的扎实准备,制片人可以更有效地把握项目的计划和开支,而那些边拍边改,未做剧本围读甚至在剧本未完成的情况下就匆匆开机的剧组,实则是拍摄体系里工业化不成熟的体现,最终质量也堪忧。而韩国无疑走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