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学习中,要注意哪些基础元素训练
1、 把握好速度与节奏,创造出具有观赏价值的意境
在艺术中,速度和节奏成为在情绪上去感染欣赏者,在情感上引起欣赏者共鸣的重要艺术手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动作;哪里有动作,哪里就有活动;哪里有活动,哪里就有速度;哪里有速度,哪里就有节奏。在表演中,人物行动的速度与节奏是规定情境与人物的心理欲求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洪丹华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说,演员应该在研究剧本与领会导演构思的基础上,感觉到戏总体的速度与节奏,使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速度与节奏和全剧总体的速度与节奏相一致。一部戏总体的速度与节奏决定着全剧的基调。例如:在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雷雨》一剧中,蘩漪这个人物是矛盾冲突的中心,她与周朴园,周萍,鲁妈,鲁贵,四凤等人的冲突与情感上的波折,决定了这部戏在速度上转化鲜明,节奏上有着很大的起伏,明显的强弱对比,情感色彩的丰富变化。演员在表演这一人物时,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住这一人物的速度与节奏,敢于大胆的渲染人物情绪上的反差。如果演员对人物速度与节奏上把握有偏差,全局的基调也会受到影响。
话剧《雷雨》
人物在行动中的节奏分为心理节奏和外部节奏。心理节奏是人物的思想情感的起伏变化,松紧程度;外部节奏则表现在形体与语言上的强弱,快慢,长短和张弛。内部节奏是外部节奏的内在依据;外部节奏是内部节奏的外在表现,有时两者并不一致。还是以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为例,当鲁妈与周朴园30年后重逢,并且相互认出对方之后,他们的心中应该是感慨万千的,情感涌动的幅度是巨大的,在内部节奏上是非常强烈的,但在外部节奏上并没有采取强烈的表现方式,鲁妈撕毁周朴园给她的那张使她感到屈辱的支票,尽管是有力的,但却不是激烈的。采取了“内紧外松”式的节奏处理方式。这恰恰表现出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与人物性格。一般来说,外部节奏是由心理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但在表演上,演员利用外部节奏的变化来引起心理节奏的变化也是非常好用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外部节奏的强弱,快慢,长短和张弛的变化,不可能不影响到一个人心理节奏的变化。在完成一个行动时,如果你加强力度,速度和幅度,你的心理节奏肯定会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个人用三拍子轻快的节奏跳跃着行进时往往会引发出一种欢快,轻松的心理节奏;而用两拍子匀速的稳健步伐行进时则会引发出沉稳、凝重的心理节奏。
2、充分地相信规定情境,真实刻画人物
演员在创造人物形象时首先抓住人物的行动。但是任何一个行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规定情境在人物形象的创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所谓的规定情境,就是指剧本的情节。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作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其它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规定情境是一种假定,是在演出的创造中所存在的一切的假定。它既包括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假定也包括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音响工作者等所创造出来的假定。规定情境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它是由剧作家,导演,演员和美术工作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的虚构”。在表演中,任何一个人物形象都是在行动与规定情境的结合中产生的。演员在表演中不可能有脱离规定情境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