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艺考”的日本是如何培养演员的?
最近“艺考”成了各大网站的热门话题,尤其是表演系在最火专业上屹立不倒,各大院校的招生工作如火如荼,报考人数更是连年递增,通过也是百里挑一…
艺考被不少中国年轻人视为进入演艺圈的“敲门砖”…
那在日本,有志于成为演员的年轻人,会通过怎样的方式达成理想?
日本艺人
在国内,尽管竞争激烈,为了圆艺术梦想、依然有大量考生前赴后继地挤上艺考“独木桥”。许多人都是从小或是在后期培训中对艺术产生兴趣,有的苦练多年技艺,为的就是能考入北影、中戏、上戏等名校,从而走上“星途”,一夜成名。
但是在日本演艺圈里,虽然有少数艺术类大学开设“演剧学科”,但他们并没有“艺考”与“科班出身”这些概念,几乎没有演员是‘表演系’出身,是否接受过专业表演训练并不被特别看重。”
而他们成名的途径也有许多,他们一般会通过所属的艺人事务所,参加影视剧的试镜。
还有一些会从学生业余剧团起步,再进入专业剧团实践学习。此外,被星探挖掘,从杂志模特转行影视剧,抑或是通过选秀出名后获得出演电视剧、电影机会的也大有人在。
日本艺人
虽然一些偶像团体的事务所会对成员进行舞蹈、声乐训练,但日本演员的“演技”通常是在舞台上和镜头前实践而来的。
也就是说,日本演员都要从一个个小角色开始积累演技,并在市场和业界的认同中逐步“晋升”,是大多数日本演员的发展轨迹。
刚入行就因为出演主角“一炮而红”的情况十分罕见,相反边学边演的“蛰伏期”可能很长。例如:日本男演员堺雅人因为主演《LEGAL HIGH》、《半泽直树》等热剧为观众熟知,但这位如今的“男一专业户”有超过十年的积淀期。
堺雅人早年曾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就读,那时就因为爱好表演参加了校内剧社。醉心于表演的他之后选择退学进入专业剧团,一边在戏剧舞台上摸爬滚打,一边在电视剧中出演小角色。直到30岁时,一部NHK的大河剧《新选组》才让他为观众熟知。
日本艺人
反观国内,经纪公司、演艺公司纷纷聚焦校园,不少仍在就学的艺校生已被签约,一二年级就开始接演角色,高年级就开始担任主角。急于成名,急于“流量变现”的情况,与日本的演员培养逻辑背道而驰。
那么,日本年轻演员又是如何在市场逻辑下磨砺演技的?
- 边打工边演戏成了日本年轻演员的普遍现象 -
“赚钱不是日本年轻人入行的主要目的,他们入行前通常做好了相应的心理准备。”我们都知道相较国内演员的片酬,日本演员真的非常低,即便是一线明星也一样。
所以,对日本大多年轻人来说,做演员不是为了“明星光环”,而是真的热爱,对他们来说,演技是立身关键,也是内心的追求。
例如:《孤独的美食家》的主演松重丰,20出头时,就在话剧团出演小角色,为了生计还要在中餐馆打工,熬了近十年,才成为“全职演员”。但谁也不能否认,多年来穿梭市井观察社会的经历,对演员而言正是巨大的财富。
- 不存在“流量明星”,演技不成长就会被淘汰 -
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年轻演员演技不佳与市场缺乏良性的竞争机制有关。
而在日本,一个年轻演员入行后,演技可以慢慢磨砺上涨,但是仅仅靠颜值、粉丝量,却完全忽视演技的“流量明星”基本不存在。因为演员时刻要面对来自市场与专业的检验,“如果演技真的不好,一定会被淘汰”。
相对而言,日本观众并不苛刻,他们重视“陪伴感”与“成长感”,看着年轻演员通过一个个角色不断成长蜕变,最终走向成熟,是日本观众的一大情感需求。
其实影视行业的评价标准与竞争机制并不松弛,一名演员如果想在行业中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接到片约,而这就需要业界和市场的“双方认可”。